上海出招!破解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难点→

 上海住宅小区垃圾分类有哪些难点?如何解决?


作者| 周宏伟 高清廉 盛昊飞 陶敏


近年来,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上海物协)对已加入协会的1487家物业服务企业在管的住宅小区,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调研,并从中选择260个住宅小区,开展问卷调查、座谈访问,收集物业服务企业在参与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中取得的成效、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整理物业服务企业对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初步摸清了上海市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

01
上海住宅小区垃圾分类难点分析

尽管垃圾分类实施至今已有数年的时间,但居民分类投放意识行为参差不一。政府、物业服务企业为保障垃圾分类的实施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配以全方位宣传,以期引导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习惯,但从目前来看并没有达到循序渐进的预期效果。这主要是因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难点需要解决。
一是过于依赖物业服务企业员工,导致企业人工成本偏高。
目前,上海市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之所以能保持达标状态,更多的是依赖物业服务人员开展桶边督导、二次分拣、垃圾驳运等工作。
调查显示,不少物业服务企业一般每7万平方米左右增加1名保洁人员,每天工作时间为3小时以上,其费用在物业管理费中支取,造成物业服务企业成本增加,长此以往难以为继,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参与调研的5家区属房管集团旗下12家物业服务企业的123个住宅小区,平均每月投入资金7222元。
从调研来看,原来少数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拿到街镇给予的相关补贴,但现在大多补贴都已取消。虽然政府也出台相关指导意见鼓励通过物业服务费价格机制调整引导垃圾分类工作有序长效开展。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受限于小区业主委员会及业主的认知,企业很难通过物业费调增来平衡生活垃圾分类产生的费用支出。
二是垃圾投放不便以及异味引发居民不满。
从调研情况看,除少数住宅小区试行24小时全天候投放外,大多数住宅小区采用的是定时定点的早晚投放模式。一些早出晚归的年轻上班族,对这种“双定”垃圾投放模式颇有怨言,而部分住宅小区规模较大、投放点太少,居民每次投放垃圾都要走7-8分钟的路程,让不少老年居民深感不便。
在盛夏高温季节,中午的生活垃圾要放到晚上才能投放,居民难以接受垃圾散发出来的异味。更为严重的,回收湿垃圾的桶一般为敞开式的,清理不及时就容易发酵产生异味,还会滋生蚊虫苍蝇。
三是垃圾混杂、堆放分散等难题待解。
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居民因错过投放时间或无法投放垃圾,就将生活垃圾随意丢放在住宅单元门口或装修垃圾临时堆放点,这导致生活垃圾和装修垃圾经常混杂在一起。而在不少老旧住宅小区,由于缺乏装修垃圾固定堆放点,个别业主就将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等随意丢放在小区内。特别是在直管公房小区,不少业主更换频繁,房屋二次装修情况相对较多,而小区固定装修垃圾堆放点缺乏,业主和租户乱扔装修垃圾现象较为严重。
四是缺少专业培训,潜在风险不容小觑。
调查发现,由于缺少安全防护方面的专业培训,物业保洁人员在对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时,稍有疏忽就会被刀片、玻璃、纸张、金属制品等划破手指。另外,住宅小区中居家养老的老人比较多,不少医废用品随意丢弃,或者将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混入生活垃圾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基于此,保洁员工二次分拣的安全隐患比较大,可能会不小心感染疾病。
五是主体责任不明,亟需各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生活垃圾分类涉及改革发展、绿化市容、房屋管理、环境保护、城管执法、街镇、社区党组织等10多个部门。由于各职能部门在具体环节上职责不是特别清晰,加上彼此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使得出现“谁管谁都不管”的局面。虽然《条例》明确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是住宅小区垃圾分类的管理主体,但装修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杂、乱扔垃圾取证难、执法难等问题,仅靠物业服务企业的力量很难得到解决,亟需各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02
推进住宅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对策

针对调研发现的难题,上海物协提出如下对策:
一是强化公益宣传,形成长效机制。
要真正使居民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推广更加健康、科学的垃圾投放方式,必须构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多位一体”的协同推进模式。在协同推进模式下,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宣传,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物业服务企业定期开展设摊义务咨询活动,全力破解居民生活垃圾投放难题,力求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形成垃圾分类公益宣传长效机制。
二是健全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
要健全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的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搭建组织架构,明确工作职责,研究解决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形成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协商沟通机制;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动,对生活垃圾分类实施业务指导和监管考核,将政府决策、法律法规等落实到位,研究税收减免、物业费用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政策。
三是延长投放时间,增加开放频次。
住宅小区生活垃圾投放普遍采用“双定”形式,即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但固定时间,对平时早出晚归、习惯双休日晚起的上班族来说,确实有些不太方便;固定地点,则给开车族和居住在离投放点较远的老年居民投放生活垃圾带来一定困难,而且两次投放的时间间隔又太长,高温季节容易散发出异味。为此,建议适当延长垃圾投放时间、增加社区生活垃圾投放频次。
四是政府购买服务。
相关职能部门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组织房管、财政、街镇、业委会、居委会和住户对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考核,以此作为奖励、补贴和续聘企业的依据之一。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市场规则,实施公开招投标,以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物业服务企业实行经营服务补贴或购买第三方机构的生活垃圾分类服务。
五是明确职责边界,完善执法程序。
上海已建立了“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的双向监督机制,基本建成覆盖分类运输、分类中转、末端处置的全程信息化监管平台。但由于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监管工作中尚未形成有效的协同联动机制,难免会出现监管真空。为此,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监管平台建设,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政府“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实现覆盖全市的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监管。
作者单位: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

关       注:济南市历下区物业管理行业协会

投稿邮箱:lixiawuxie2021@163.com

官方微信:长按下方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信用信息查询
物业集采平台
阳光采购

搜索